文章最後更新於
從輪胎海陸比、如何暖胎、胎溫胎壓、抓地力、輪胎種類,一直到紅黃牌重機的輪胎磨耗與價格,慢慢了解自己到底適合什麼輪胎吧!
輪胎基本認識
輪胎上面的英數字是什麼?

- Angel CT:輪胎型號
- 140/70–17:輪胎斷面寬度(mm) / 扁平率 – 輪框直徑(英吋)
- M/C:表 機車用胎
- 66S:負重指數(66)、速度記號(S)
- TUBELESS:表 不須使用內胎
- REAR WHEEL:輪胎方向
- 註:若輪胎上有「ZR」字樣,Z表 此胎為輻射胎、R表 速度類型。
輪胎的生日
輪胎的生日(出廠年分)會寫在DOT字樣的後面,會是4個數字。
前2個數字 表示:該年的第幾週出廠。
後2個數字 表示:製造年份

以這張圖當例子,紅圈就是它的出廠時間,0218表示:2018年的第2週製造。
海陸比高低代表什麼
先講結論
海陸比高:胎紋多、與地面接觸面積小、排水 & 雨天抓地力佳
海陸比低:胎紋少、與地面接觸面積多、排水 & 雨天抓地力不理想
(海:胎紋 / 陸:除胎紋的其他面積)
所以
大家盛傳高黏性的性能胎,並不是在所有場景裡面都是最好的!
各類型輪胎的大概海陸比
- 光頭胎:都叫光頭了當然是0%
- 競技胎:5%以下
- 街跑胎:8%上下
- 街道胎:10-12%上下
- 旅跑胎:16%上下(不過現在旅跑胎海陸比都做到12%左右了)
(引用自:7CAR)
P.S. 舉2個例子比較好想像,Power rs海陸比約6.2%;天使胎Angel GT約14%


最後,輪胎抓地力雖然會受海陸比影響,但跟輪胎本身的膠質也有相關,所以要綜合性的來看。
輪胎結構:輻射胎與斜交胎
所謂輻射胎與斜交胎的命名方式,主要是跟它們的「簾布層」排列方式有關。
影片非常詳細的解釋兩者的差別 (動畫很好懂)
所以這邊直接講結論
輻射胎 Radial | 斜交胎 Bias |
---|---|
高速旋轉下也能保持穩定,不易變形 | 高速旋轉下因為離心力容易變形 |
適合高速行駛 | 適合低速操駕 |
適用運動性能車輛 | 適用車重較重的車 |
與地面接觸面積較大,也較穩定 | 與地面接觸面積較小,較不穩定 |
暖胎
什麼時候暖胎?
- 出發前
- 休息後重新發車時
怎麼暖胎?

燒胎 (X)

重複加速&減速 (O)
如果劇烈、激烈的突然加速減速,都會造成車輛不穩定,可能會打滑。所以暖胎的時候以順暢、緩慢(高檔低速)加減速方式進行。
加速 → 後避震壓縮,後輪有更多的壓力 → 達到暖胎效果
減速 → 前避震壓縮,前輪有更多的壓力 → 達到暖胎效果
#剛暖胎不要快速傾倒
因為當胎面溫度已經到了上面所說的溫度,但也還先不要馬上就傾倒,因為輪胎側邊可能還沒熱完。這個時候馬上下去可能就真的下去了…
胎溫多少才夠?
以街跑胎為例的話,40℃以上已經漸漸進入工作狀態,最好是在50-55℃左右。
一般來說,街跑胎跟休旅胎(旅跑胎)會比一般街道胎、競技胎更快來到工作溫度。
胎壓多少才夠?
非賽道的使用環境,用輪胎建議值就可以了,最多不要超過建議值3psi,
e.g. 視使用狀況調整(單人/雙載)(一般/賽道)。
#胎壓多久量一次呢?
建議2星期就去車行測個胎壓。
如果要出遠門旅遊,出發前也建議測一下比較安全。
p.s. 若不想三不五時到車行測胎壓、打氣,可以放一台行動打氣機在車上或帶在身上!
#避震調硬、胎壓放軟不是正確的!
因為如果將所有的吸震、避震工作交給輪胎是本末倒置,車輛在設計懸吊都會將輪胎與避震做過綜合考量了。
翻譯蒟蒻:為了讓避震可以調更硬,而讓胎壓放軟來避震,就是在將自己的容錯率接近0,兩者要互相配合才對。
輪胎壽命到底是多久?
約3年左右。
什麼時候可以更換輪胎
在沒爆胎或中釘的狀況下,出現下面3種狀況就要更換。
-
- 最多不超過3年(紫外線劣化)
輪胎很脆弱也很怕曬,會因為受到紫外線影響而加速劣化。所以,就算出廠後沒落地過,放久了也可能有很難察覺的裂痕,所以去換胎的時候務必問一下老闆胎是幾年的胎。
不要在輪胎上省錢,否則會花更多錢,就算還有胎肉,一旦壽命超過了或明顯裂化就快去換新胎吧~
- 胎面呈現梯形狀
有些人騎車以通勤為主,這樣通常路線都是走直線居多,輪胎的磨耗也會以中間最快,旁邊磨不太到。
這樣長久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沒錯,就是中間會越來越平,旁邊相對很厚,摸起來很像梯形那樣。這個時候也建議直接換掉比較好,因為正常機車輪胎要與路面接觸呈現圓的樣子才對,不然可能會在下一次的轉彎或傾倒而摔車。
不然偶爾去彎道磨耗輪胎的兩側,稍微平衡中間跟旁邊的胎肉。
- 指示線
這個不管甚麼車就都一樣了,一旦磨到磨耗指示平台或三角磨耗指示,就差不多要更換新胎了。
- 最多不超過3年(紫外線劣化)


品牌
粗略介紹一下目前常見有名的輪胎品牌。
- PIRELLI 倍耐力
-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
- MICHELIN 米其林輪胎
- DUNLOP 登祿普
- CONTINENTAL 馬牌
- MAXXIS 瑪吉斯(國產)
輪胎種類
根據自己的騎乘用途、情境、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輪胎,不是越貴就越好。
賽道胎
“俗稱”熱熔胎(但其實不是這樣分)或光頭胎,因為沒有胎紋,所以跟地面的接觸面積相對大,抓地力也大。但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確實的暖胎才能擁有足夠抓地力,怕冷也怕水(沒有胎紋)。
不要在一般道路用,因為就算沒下雨,正常路面也有太多根本無法預測的狀況。
延伸閱讀:【新手必看】關於跑山你要知道的7件事 | 過彎操控與路線選擇
街道胎
所謂街道胎的定義比較廣,有人會根據輪胎性質再細分成街跑胎。
如果常通勤偶爾跑山,在乎運動性&磨耗的話,可以以此作為選擇。
休旅胎 / 旅跑胎
適用休旅車款,依據車重,也可以產生表現不錯的抓地力。
通常休旅胎胎型偏圓,所以如果車輛太輕會影響接觸面積,進而影響抓地力。
不像賽道胎或一些複合式的街道胎,這類胎在胎溫不用很高的狀態下就能夠有足夠抓地力。
P.S. 性能/抓地能力越好的胎,磨耗相對越快,反之亦然。
越野胎

使用在土路或是林道,人家說的巧克力胎也是這類。
所謂「巧克力」就是因為表面有顆粒凸起,是為了讓突起部分可以抓住凹凹凸凸的土壤路面。

平時通勤,偶爾上山跑跑彎道的話,該選擇什麼輪胎?
有一種輪胎叫複合式輪胎,中間及兩側是用不同材質合成的。
(它只是製作輪胎的一種方式,不是上面說的競技、街道、休旅其中一種喔。)
中間的材質比較硬、比較耐磨,兩邊胎肩則是抓地力較好的材質。
但有一好沒兩好,也因為複合材質特性,所以過彎時不同材質交界處會有瞬間抓地力上升/下降的感覺。
不過朋友的使用心得是,如果常常騎,就能慢慢抓到胎大約在什麼傾角時,抓地力會轉換。
但不管怎樣,這類複合胎小小殺彎還可以,但不適合太熱血使用。
P.S. 同樣都是複合式的街道胎,Rosso III與Rosso corsa ll也有定位上之分:
Rosso III → 道路:賽道 = 90:10
Rosso corsa ll → 道路:賽道 = 50:50
用上面的例子看,如果通勤居多卻選了Rosso corsa ll 就很浪費,因此可以根據這個選擇自己適合哪種胎。
常見重機輪胎型號&磨耗
(以下以朋友有用過的型號為例)
平均磨耗可以視為:騎1公里要花多少錢。
紅牌
單價 | 可騎公里數 | 平均磨耗(1km/元) | |
---|---|---|---|
Super cosa2(大閃) | 15500 NT | 2800 km | 5.53 |
R10 | 9900 NT | 2000 km | 4.95 |
RS10 | 12000 NT | 5000 km | 2.4 |
S22 | 12100 NT | 7000 km | 1.73 |
MA-ST2 | 7700 NT | 5500 km | 1.4 |
Conti Road Attack3 | 13500 NT | 11000 km | 1.23 |
Power RS | 13500 NT | 13000 km | 1.04 |
Angel ST | 10300 NT | 10000 km | 1.03 |
以上輪胎以120+180或190為主(成套、含工)。
p.s. 以上數字都是參考車友資料,磨耗會受到胎質軟硬、個人操駕習慣(!!)、體重、每家車行收費的影響而不同,雙載消耗更快,所以以上僅供參考。
黃牌
身邊黃牌樣本比較少 請見諒 XD
如果大家有用過其他胎的話,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喔~
單價 | 可騎公里數 | 平均磨耗(1km/元) | |
---|---|---|---|
RS10 | 8000 NT | 4500 km | 1.78 |
ROSSO 3 | 7500 NT | 7000 km | 1.07 |
POWER RS | 8900 NT | 11000 km | 0.8 |
Angel CT | 5500 NT | 15000 km | 0.37 |
以上輪胎以110+140或150為主(成套、含工)。
p.s. 以上數字都是參考車友資料,磨耗會受到胎質軟硬、個人操駕習慣(!!)、體重、每家車行收費的影響而不同,雙載消耗更快,所以以上僅供參考。
- SUPERCORSA系列、ROSSO 系列、天使胎、POWER RS細節可以參考:六大推薦輪胎型號17吋檔車篇。
- Bridgestone RS10 細節可以參考:競技性能再延伸。Bridgestone RS10 輕檔車尺寸發售。
小結
所以不論紅牌、黃牌,都可以有磨耗1km/元左右,甚至更少的表現。
只是,550cc以上買一套胎單價會比300、400cc一套胎貴,這邊給想入手重機的新手朋友作為參考。
(延伸閱讀:【新手】養重機到底要花費多少?黃牌保養花費統整大公開!)
以上是這次整理,如果大家有自己使用的經驗或心得,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這篇只是輪胎初步介紹、磨耗與價格比較,未來有機會會細寫個別輪胎評比~
如果喜歡在左邊幫我按個分享,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
或花個幾秒註冊,在上面幫我按5次Like,支持我寫更多好文章
By 我的摩托筆記—Hermes
版主寫得好詳細!真的很讚!謝謝分享!
謝啦 希望有幫到你~
版主也介紹的太清楚了吧!以前都只知道什麼半熱熔胎什麼的,跟本不知道輪胎的細節,感謝版主分享,讓我對於輪胎也更瞭解,也知道自己下次換輪胎什麼樣的款式才適合自己!
半熱熔胎什麼的不是很正確的分法,根據用途跟習慣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有幫助到你
輪胎真的很重要~
好的輪胎帶駕駛上天堂(?)
不過,還是需要存錢阿~
感謝分享~
對阿 甚麼錢都可以省,就是輪胎錢不能省
好專業的文章! 果然是愛車的人才會懂這麼多細節
果然是燒很多錢買輪胎的人才會知道這麼多細節QQ
看完文章,去檢查輪胎發現後輪已經磨到指示線了!
梅雨季要來了,要趕快去換輪胎
梅雨季應該比較需要買車罩跟雨衣XD
不過磨到指示線就不要再等啦!!
輪胎有分這麼多種喔!我完全孤陋寡聞啊哈哈
現在知道也不晚啦哈哈
原來輪胎可以分那麼多的細節,真的學到一堂很有價值的知識,下次換輪胎會按文章提出的細節多加注意的!
希望有幫忙到你~
好專業啊 看來也很多之前我都沒注意的事項
謝謝分享
快去檢查家裡車子的輪胎吧 !
很詳細清楚的介紹,一看就懂什麼叫海陸比,接下來可以好好跟機車行老闆聊天了XD
懂得多一點點 被隱瞞資訊的機會就少一點點~
看完馬上檢視一下家裡所有的輪胎XD內容很完整喔!
謝謝哈哈 一般人都不太會注意到輪胎壽命
定期檢查胎壓、紋路是一定要的
版主把轮胎种类分到很仔细,谢谢分享哦!
不會 希望有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