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這篇是想給新手一個觀念,也是給安全騎車、在安全前提下享受過彎樂趣的人看的,所以不適教導如何高速過彎。
「山道非賽道」大家都知道,但是上山破80的人還是大有人在,將極限過彎的技術(或說不怕死的膽識)用在山路上。山路真的不比賽道,先不說對山路的熟悉與否,就算對這條山路熟到閉著眼都能騎…. 但是
同一條路騎第一趟跟第二趟就是不一樣!
可能第二趟小動物就衝了出來、落葉飄到路上、路面突然多了水或油漬、突然前方發生車禍(還可能摔在彎道處)都是有可能的,然後車子一撇人就跟著一起出去了。
所以,這篇文章不是要教怎麼騎滿道路極限,而是在讓自己在盡可能安全的條件下,開心的騎車。
一、跑山前的出發檢查
精神狀態
沒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睡眠不足非常非常容易造成疲勞駕駛。
而在道路上,疲勞駕駛危險程度等同於酒駕。
睡不飽就睡飽再出門。
也不要沒有經過精神、體力上的評估就說要XX耐環島。
輪胎
這三點都會影響到輪胎抓地力,一不注意就會滑出去,不能輕忽。
- 輪胎胎壓
- 胎紋
- 胎況(若輪胎放過久,硬化很容易在過彎時撇出去)
油水
- 機油量
- 汽油量
裝備
跑山盡量不穿短褲短袖,最好還是穿著全罩及防摔護具,不幸有意外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延伸閱讀:如何挑選與保養防摔手套 | 防摔手套評比與推薦)
二、熟悉山路路線
路不熟就騎慢。
第一次跑該路線,第一趟保守慢慢騎。
先知道哪裡有髮夾彎、盲彎、路面狀況…哪裡有問題。
但,就算再熟悉路線,永遠都要注意盲彎,因為永遠都不會知道盲彎後面會有什麼突然出現。
盲彎之所以是騎士的殺手,就是因為很多人在完全不瞭解一個彎有多深、接下來是不是連續彎、看不到出彎點、不知道下一段路的路況…的狀況下,就亂超車或一昧追求競速,甚至只是被動物嚇到就摔車也是有的。
影片中騎士也許對那條山路路線很熟,但他永遠不知道彎道的後面有什麼。
如果他的路線再往右偏一點就會撞死人了,或是再摔出去一點,剛好對向有車,可能自己的命都沒了。
三、不要迷信外內外
我知道,很多車友都會教騎外內外才能避免外拋。
不知道什麼是外內外的新手我會稍微解釋一下,已經知道什麼是外內外的話就先跳過這個部分,直接往下看。
什麼是外內外

大致是上圖這樣,畫的有點醜請見諒 XD
下面會詳細說明這樣取線的風險是什麼。
會這麼多人信奉外內外,大部分人會說:「這樣才能避免外拋」, 但事實是
遠離山路的邊緣,才是遠離危險。
所以,外內外有什麼風險
1、看不到彎道全貌
- 隨時都可能有車出現
騎乘時為了讓身體重心跟著車子移動(同傾甚至是內傾)頭也會跟著移動,就算身體在安全範圍,頭或後照鏡也還在中線甚至內線,萬一對向車速快到來不及反應,那會怎麼樣就不多說了。 - 錯估入彎時機
因為不知道彎深 or 不知道前方其實是髮夾彎,過早入彎結果外拋,增加撞上護欄(左彎)或對向車道(右彎)的風險。
- 臺灣山路多連續複合彎
外內外的取線,就算第一個彎順利過去,然後突然出現連續彎,在來不及做好過彎準備的狀況下外拋,進而貿然壓傾角或急煞,都是非常危險的事。
2、視線專注於攻彎,可能會忽略外側路況變化
大家都知道,過彎時視線在哪車子就會去哪,所以過彎視線通常在出彎點。
進入彎道前,依照外內外,會先到道路外側準備入彎。
但台灣山路窄小,又常有水灘、落葉堆、狗/貓群、草。
視線沒完全注意到的話,容易壓到這些「髒」東西,或是因為看到後嚇到急煞,因為這樣滑倒、摔車的人每天都有。
3、可能與其他車追撞
雖然這點不侷限外內外,但也常發生所以特別提。
當專注於過彎,很多人常常只想著要切出漂亮的路線,卻沒注意自己前面、側邊是不是有人要切自己的預定路線(常常是同車隊的人)。萬一對方根本沒注意到你,就突然往自己的車身衝過來(俗稱:插線 / 關門)就會發生追撞。
所以,也要時常注意自己的後方、側方,尤其全罩安全帽在視線上的死角。
怎麼取安全過彎路線?
答案沒有一定,原則只有兩個:
- 取線永遠留至少 1/3 給自己,不用盡道路面積。
- 看到出彎點才轉向,準備出彎。
不用盡道路面積,才能給自己修正的空間,也給自己安全騎(ㄏㄨㄛˊ)車(ㄇㄧㄥˋ)的可能。
雖然外內外確實比較「效率」,但在山路上保護自己跟其他用路人比效率重要。
四、什麼時候可以超車
跑山嘛,一定會跑一跑就看到前方有龜車。
雙線道
如果山路是雙線道,那就是按照一般切換車道的規定走。
單線道
如果單線道前方有慢車,車子不是在彎中,就是在直線中。
- 直線中:判斷左側空間是否足夠超過去。
有足夠空間 or 對方讓車,就加速超過去。(別忘了跟對方揮個手道謝喔~)
空間不夠就在後方慢慢等,等到他打燈靠右,或等到下個紅燈,車輛靜止時鑽到停等線。
- 彎中:不能超。
為了超車,萬一在盲彎中對向突然衝出車,類似的悲劇很多。
等騎到直線,再判斷上述狀況。
總之最高原則就是:彎中不超車!
不等就亂超會怎樣?
那基本上因為你超車所造成的任何行車糾紛,很大機率自己都要負起大部分法律責任。
騎車不是比誰騎得快,是比誰騎的久。
五、如何穩定過彎:5個順暢過彎的關鍵因素
傾倒車身與彎前準備
不提倡在山路側掛的前提下,一般道路與山路行駛大部分靠同傾或內傾就能攻略了,入彎前的傾倒準備大致有:
- 乘坐位置與重心稍微移入座椅內側。
- 腰部以上稍微移到車子內側。
過彎速度
把握「慢進快出」原則。
取好預設路線(也確認路面是否有坑洞/水灘/砂石)→ 彎前減速,直到看到出彎點 → 下傾角轉向 → 穩定開油,線性加速
快慢速度每個人沒有一定,以「有任何突發狀況發生,依然能安全快速反應」的速度為基準。
入彎前做好配速,才能避免在彎中慌亂煞車。
穩定開油:高檔位+低轉速
不管在過彎哪個階段,都不隨便收油、大把開油。
完全收油會導致車子失去動力,在過彎過程車輛路線就會因為慣性而切出去,為了救回原本預設路線,就會亂控制煞車或是壓車等等,都是造成操駕不穩定的因素。
取好預設路線 → 彎前[高檔位]減速 → 彎中[低轉速]緩慢開油,線性加速
p.s.:高檔低轉可以快速靈活轉向,確保車輛穩定,也可以避免不小心開太多油,車子往前衝。
後煞輔助
後煞可以穩定車身、修正路線、讓迴旋表現更穩定。
- 彎前至入彎 → 前煞 + 後煞 (入灣減速)
- 彎中 → 放前煞,持續輕踩後煞 (穩車身,平常可有意識的多練習輕踩後煞的力道)
- 出彎 → 慢放後煞、緩慢開油 (幫助出灣加速)
入彎前做好配速,才能避免在彎中因為慌張亂按煞車。
確認輪胎抓地力
過彎前也先確認跑得夠不夠久了、胎溫夠不夠,輪胎在一定工作溫度下才能發揮最佳抓地力。
六、經過這些地方特別放慢速度
1、下坡處
- 下坡不好控制速度
下坡因為慣性,原以為的煞車力道,可以順利在彎前減到理想的速度,但是往往不如所想(同樣的開油,上坡下坡差別很大)。
上坡&下坡的煞車進彎時間點不一樣,所以平常要練習彎前要比在平地更提前煞車(適時搭配後煞),減速後做好準備再入彎。
- 腳踏車騎士和行人
腳踏車騎士常在下坡休息,經過他們或行人,高檔低轉並慢速通過,免得嚇到他們導致發生意外。
2、村落、學校
應該沒人喜歡在家休息或上課的時候,聽到炸街管和高轉刷卡的聲音吧 XD
七、上坡與下坡的重心配置
通常機車前後重心大多是50:50,也就是前後重量大致差不多。
但在上下坡時因為重力關係,會影響到前後重量,因此我們要適時移動身體重心,讓車子保持安定。
原則
- 肩膀、手臂、手肘、手腕放鬆
- 以腹部為核心出力,穩定下半身
- 大腿夾緊油箱
- 腳踝內側處靠緊腳踏
減速 / 下坡


因為此時車子重心會往前,前叉負重增加,因此身體重心要往後。
往後坐一些,下半身核心夾緊,讓上半身可以稍微起來一點,別將身體重量都壓在手把。
加速 / 上坡


此時車子重心會往後,前叉回彈,因此身體重心要往前。
可以往前坐一些,利用腹部核心,讓上半身稍微往前。
小結
大致先到這邊,先感謝看到這裡(真的很長XD)。
針對車輛操控,以後會更新更詳細的文章,希望大家對於跑山有更多的理解了,如果有什麼特別想知道的主題想敲碗,也歡迎在下面留言~
延伸閱讀:
挑選二手檔車一定要注意的事
檔車碰到下雨怎麼辦?教你怎麼避免生鏽惡夢!
如果喜歡在左邊幫我按個分享,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
或花個幾秒註冊,在上面幫我按5次Like,支持我寫更多好文章
By 我的摩托筆記—Hermes
在山路彎中倒過一次後 對跑山就有點陰影嗚嗚嗚
完全懂那種後遺症!我之前也是車禍一次,久久不敢再騎車….
我也有幻想過當個女飆仔但是心臟其實沒那麼大顆想要騎騎檔車就好了,沒想到這麼多學問!
女生騎檔車 吹吹風就很帥了XD
騎車真的就是騎帥也要安全,感謝版主很詳細的解說,讓更多人知道如何更安全騎乘摩托車👍
山道騎帥不騎快,雖然都是老生常談 但還是很多不要命的在路上跑
希望有幫到你👍
以前都覺得騎車跑山很危險,看完這篇文章才知道
其實好好注意車況、路線和操控細節,是很值得推廣的興趣呢!
謝謝站長分享~
不管是山道還是一般道路,只要好好注意路況都能遠離危險
不會 希望能幫到你喔~
感謝版主的圖片解說,超可愛,也推薦13n的Youtube頻道,裡面有關於擋車跑山的一些技巧
我就是看他影片長大的(?)哈哈
我覺得還是不要騎快車的好哈哈
沒錯 安全的上山 才能開心的下山
大推…版主把騎車安全的關念,說的很清楚;我雖然不會騎檔車,但這文章對騎檔車的新手一定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喜愛檔車的朋友,能注意行車安全。
安全不分新手老手,當然也不分檔車速克達
希望有幫助到你
胎壓胎紋真的很重要!!一個差錯可能會有摔車的風險,版主的圖好生動~
對阿 不只檔車,一般機車平時出遊前也要做好檢查,才能避免麻煩跟危險!
在跑山追求速度感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這篇文章舉出的項目都好重要而且很詳細,值得分享!
沒錯 不只是保護自己,更是重視用路人的生命
在正向循環下,道路環境才能慢慢變好
雖然沒有在跑山,不過看完有概念了!
而且原來還有外內外的說法XD謝謝版主分享
但是這幾年太多人一昧追求外內外,造成很多受傷跟風險
所以才想寫這篇~
沒騎過擋車上山,只敢在平地跑,彎道的操控方式與速克達不太一樣,感謝站長的用心解說
其實二輪都是大同小異,都是靠著平衡跟重心轉移在操控喔~
以前的大學的時候
真的也很愛跑山
到處去不同地方
但不知道居然有這麼多
要注意而且要檢查的地方
現在知道後以後跑山路會更加留意
路線以外,裝備也不要忘了,才能更享受過彎的樂趣~~